曹禺经典献演长沙,话剧《日出》9月22日登陆湖南大剧院
曹禺先生的人文经典《日出》恒久不衰,不仅是教科书里常驻的经典,更是戏剧舞台永恒的瑰宝,被公认为“人生必看”的经典剧目。
《日出》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天津某旅馆的华丽休息室内,以抗战前夕的天津社会为背景,以主人公“交际花”陈白露的所见所闻为线索,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人生百态:处于金字塔顶端却无恶不作的黑老大金八、只知花钱和“恋爱”的富孀顾八奶奶、投机的银行家潘月亭陷入债务危机、初进城的孤女小东西遭受生命威胁……话剧中的都市中弥散着纸醉金迷的奢靡气息,阴暗处潜藏着匍匐生存的劳苦民众。上层社会花天酒地、纸醉金迷,下层人民食不果腹、卖身卖命。“有余”与“不足”两个世界的景象皆展现在观众面前,展现半殖民地都市社会的内外两面,他们的遭际共同烘托出那个社会的黑暗本质。
《日出》发表于1936年,由黎明、黄昏、午夜、日出等四幕组成,寄托了作者对于“损不足以奉有余”之现实的强烈的控诉与批判,及对东方红日的迫切期待,曾被巴金誉为“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的最好收获”。《日出》的发表也被公认为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。曹禺先生因在《日出》中对社会现实的鲜明揭露被誉为“时代的摄魂者”,叶圣陶则盛赞《日出》“一刀一凿都不肯马虎的群像”。
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的华北群众剧社。1951年9月12日,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正式建院,经过七十余载和几代人的努力,共演出了古今中外大小剧目500余部。戏剧大师郭沫若、老舍、曹禺、焦菊隐等,都曾先后来剧院观摩、指导,郭沫若亲笔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题写院名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